冬至年12月22日12:47:55,农历年十一月十二星期二
冬至,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。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。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冬至过后,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,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,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,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长,这天之后,太阳又逐渐北移。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,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。《汉书》中说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”人们认为:过了冬至,白昼一天比一天长,阳气回升,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,也是一个吉日,应该庆贺。 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,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。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。在冬至过后应如何养生呢?冬季是健康储蓄的最好季节。冬季闭藏,万物休整,神志深藏于内。人在这时只要顺应这一时令,遵循冬藏养生之道,做到多储蓄、少透支,就能健康长寿。冬至养生男性需节欲保精.第一步应做好精神调养。第二步是要节欲保精。第三步便是顺应四时,做好饮食调养。从中医养生学的角度看,冬至是“冬令进补”的大好时节。补气食品补气食品,是指具有益气健脾功效,对气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,如大米、糯米、花生、山药、胡萝卜、豆浆、鸡肉等。补血食品补血食品,是指对血虚证者有补益作用的食品,如动物肝脏、动物血制品、龙眼肉、荔枝肉、桑椹、黑木耳、菠菜、胡萝卜、猪肉、海参、鱼类等都有一定的补血作用。补阳食品补阳食品,是指具有补阳助火,增强性功能的功效,对阳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,如狗肉、羊肉、虾类、鹿肉等,有补中益气,温肾助阳的功效,适用于老年人肾阳不足,畏寒怕冷,四肢不温,腰膝无力,夜间尿多,性功能减退等。核桃仁、韭菜、枸杞子、鸽蛋、鳝鱼、淡菜等也有补阳作用。补阴食品补阴食品,是指具有滋养阴液,生津润燥的功效,对阴虚证有补益作用的食品,如银耳、木耳、梨、牛奶、鸡蛋、葡萄、白菜等。第四步加强体育运动:冬季锻炼身体对提高机体耐寒和增强对疾病的抵御能力,磨炼人们的意志均有裨益。但是,由于冬季气温较低,人们在锻炼的时候非常容易受伤。运动学专家提醒市民,每次锻炼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,使人体的关节、韧带充分预热。这样,锻炼能够收到更好的效果。在户外锻炼的人们还应注意呼吸方法。锻炼时不要大口呼吸,而应采用鼻腔或口鼻混合呼吸的方法,以降低寒冷空气对呼吸道的刺激。另外,大风、大雾的天气不宜在户外锻炼。冬天锻炼时,对暴露在外的手、脸、鼻和耳朵等部位,除了经常揉搓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外,还应抹上适量的防冻膏、抗寒霜等以防止皮肤冻伤。冬季进补禁忌忌虚实不分,中医的治疗原则是“虚者补之”。虚则补,不虚则正常饮食就可以了,同时应当分清补品的性能和适用范围,是否适合自己。专家认为,进补主要作用是“补虚益损”,而虚又分气虚、血虚、阴虚和阳虚四种,各有各不同的补法。1、是气虚症,常见症候有精神倦怠、语声低微、易出虚汗、舌淡苔白、脉虚无力等。气虚当益气,此症可选用人参蜂王浆、补中益气丸、西洋参、黄芪、党参、山药等。
2、是血虚症,常见症候有面色萎黄、唇甲苍白、头晕心悸、健忘失眠、手足发麻、舌质淡、脉细无力等。血虚当补血,此症可选用补血露、十全大补丸、归脾丸、当归、阿胶、龙眼肉等。
3、是阴虚症,常见症候潮热盗汗、五心灼热、口燥咽干、干咳少痰、眼目干涩、舌红少苔等。阴虚当滋阴,此症可选用大补阴丸、参杞蜂王浆、六味地黄丸、银耳、鳖甲、麦冬、沙参、黑芝麻等药物。
4、是阳虚症,常见症候有面色皑白、四肢不温、阳痿早泄、纳少便溏、舌淡嫩、脉微细等。阳虚当壮阳,此症常可选用金匮肾气丸、鹿茸口服液、龟龄膏、鹿茸、紫河车、蛤蚧、冬虫夏草、杜仲等药物。服用补药还须注意脾胃运化功能,如脾胃虚弱、胃纳呆滞、胸脘满闷者,需要加入醒脾健肝药物,如陈皮、砂仁、木香、神曲、谷芽之类,以健脾助运。
西安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吗